现代建筑大师 贝聿铭作品欣赏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29 06:08:03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平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憧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望族世家。1935年,他远渡重洋,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60年,43岁的贝聿铭开始自己创业,设计了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重要建筑。三年之后,他就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颁发的“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这名华裔建筑师,频频在美国引起关注。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筑设计师,正是贝聿铭。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从而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在设计这一独特建筑时,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议。巴黎人对外国人插手做事本来就存有疑虑,更别提让一位来自纽约的华裔建筑师来修整他们的国家珍宝馆了。一时间,对贝聿铭的各种非议充斥了整个法国。每天,巴黎人都以佩戴上面写有“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字样的圆形小徽章表示他们的不满。许多法国人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甚至有人称它为“寒碜的钻石”。他的女儿贝莲甚至看到,街上的女人们朝他父亲脚上吐唾沫。在面对重重压力,贝聿铭会知难而退吗?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在一片反对与质疑声中,贝聿铭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直到1989年,当金字塔真正矗立在巴黎卢浮宫广场上时,整个法国都是一片惊叹声。当初的质疑声迅速变成了赞誉。很快,贝聿铭的金字塔也被法国媒体称为,“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贝聿铭的金字塔征服了法国人,它成为了每个法国人的骄傲。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 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20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