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宽边眼镜,谦逊的笑容,诚恳的眼神,这是记者初见王河时留下印象,慎思、执着、专注,有着传统中国学者特有的“匠人”气质。
王河是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以来凭借对建筑设计的执着追求和工匠精神,一手缔造了“广州亚运城村长院”“广东省委松园宾馆一号楼”等精品项目,并荣获“中国建筑文化奖”等殊荣。今年他更获得首批“南粤工匠”的称号。
王河从业30年,至今仍奋斗在建筑设计一线,先后出版了专著《岭南建筑新语》、《岭南建筑学派》,今年年初又完成一部凝聚十年心血的《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专著,全书50万字,从史前到近现代岭南建筑再到当下的岭南派建筑和岭南建筑学派梳理出岭南建筑文化源流,如今的王河更是拥趸和肩负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使命。
岭南建筑文化的发源地广州城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广州古城修建在水边,与陆路的选址也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岭南建筑派系体现了海洋文明和陆路文明的一种交汇。”王河说。
近现代以来,从1784年澳门出现教堂开始,哥德式建筑传入中国。当原始海洋文化与近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交流碰撞,岭南建筑文化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一个特别的建筑种类应运而生,即古典复兴主义建筑,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等都是古典复兴主义建筑的形制,传承百年,延续至今。
王河介绍,岭南建筑是农耕文化与西洋文化结合的产物,再加上独特的海洋文化,使其异于京派、海派,形成独树一帜的岭南派。
“岭南人敢为人先,开拓包容的精神在建筑形态上也尤为明显。”王河作出如此判断的缘由在于,广州从古至今的海口通商通道地位,使它的文化形态呈现外向型和包容型。
王河举例,广州古城的骑楼式建筑就是典型象征。骑楼式建筑根植于本土气候特点强调采光通风,习惯把窗户和阳台结合起来,因此露台很多,形成亦里亦外的建筑灰空间,产生独特的岭南美学观,即内外互相渗透,开放包容。
“建筑文化的多样包容,也使它更接近生活。”王河说,岭南建筑色彩淡雅、造型轻盈,既善于运用现代材料,又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能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文化交流,岭南建筑文化进一步创新拓界,启发了建筑设计的新思潮和新创作。
王河在澳门刚完成不久的星河湾名门项目,是岭南建筑文化创新的经典之作。亲切怡人的总体设计符合岭南气候特点建筑空间,现代舒适的居住空间,宜人的亦内亦外的岭南园林手法,受到业界的赞誉和欣赏。
中国建筑分为诸多派系,例如红墙黄瓦、皇家园林式的京派建筑、西安徽派、安徽徽派、福建闽派等。
与欧洲各国分裂版图相比,哥特式建筑分布在德国、英国等各个国家,具有统一性和划一性。中国面积与欧洲版图差不多大,但在中国统一的版图中各地却呈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这是由年代、朝代更替及气候特点形成的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王河说。
然而,风格迥异的地域建筑文化却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特别是在大干快上的城市建设潮流中,“千城一面”的现象严重,每个城市似乎长了同一张脸:清一色装着小窗户的民房、齐刷刷镶上大玻璃的高层建筑。
“建筑文化应强调地域性。”王河认为,虽然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也出现过损害环境、生态和地域文化修建统一的高楼大厦,但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他们也开始反思地域文化要如何传承和与时俱进,地域特色建筑如何保护和发扬,这是目前中国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业界应该认真加以关注和考虑的。
“中国建筑需要建立国际通用的中国建筑规范。”王河进一步解释,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建筑设计师和建筑风格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所熟悉,但缺乏国际认可的中国建筑验收规范,导致中国建筑的创意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王河表示,中国要尽早翻译出版推广国际认可通用的中国建筑验收规范,使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站得住脚、立得更稳。
“还是要抓住重大节事机会,展现中国建筑实力。”王河举例,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鸟巢都由国外建筑师设计,而广州亚运会场馆大部分由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此举宣扬了中国岭南建筑文化,也进一步保护和发扬了岭南本土建筑文化,传承了岭南精神。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也纷纷参与国际重大城市建筑设计投标,虽尚未掌握核心的设计话语权,但配合权和参与权却已熟谙于心,专业性已达到国际水平。
“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政策层面要给予政策保护和鼓励,让中国建筑师不断掌握设计话语权。”王河建议,不仅通过设立重大奖项对本土设计师予以认可奖励,也要出台政策合力推动中国建筑和建筑师承接国际重磅建筑项目,争取中国建筑师走出国门,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与推广。其中,建立中国通用建筑验收的国际规范,就是让中国建筑师走出国门的有力途径。
多年以来,王河不遗余力地传播推广岭南建筑文化。2006年王河在亚洲建筑师大会上作《传播与岭南建筑》的演讲,首次向亚洲建筑师整体阐释岭南建筑;2009年,由他设计的奥特莱斯三水项目,被誉为“活化岭南骑楼”的大型现代商业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由他设计的“村长院”接待了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和运动员,亚奥理事会主席萨巴赫亲王深为其岭南特色倾倒,赞叹“这是一颗岭南建筑文化灿烂的明珠”;2011年王河参加中国意大利文化年,用《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把岭南建筑带到了西方文化腹地……
王河感叹,建筑师的成长离不开与国家发展的同步历程,建筑师走向农村,对接美丽乡村项目,就自然而然地参与了精准扶贫;走出国门,对接国际项目,自然而然地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中国软实力文化的传播与推广。2015年12月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城市设计”,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的使命,也将开启更广阔的舞台。(文/黄玥 孙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