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必一运动 福州市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20 20:10:57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于2023年3月31日公布。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465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277项,表扬奖120项。清华同衡规划院共计获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表扬奖3项。现将我院获奖项目汇编发布,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敬请持续关注!

  张飏,张冲,张弓,严为洁,郑鑫,方力,李奥,薛姣龙,张惠娇,韩旭,张洋铭,吴冬婷,左俊中,张璐,胡伟鹏

  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历代古城的西北角,也是现状福州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内,北至铜盘路、西临西二环路,东南侧紧邻湖滨路,历史氛围厚重,同时周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1)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特色塑造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西湖是5处山水古迹风貌区之一,面积大、区位核心、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度高,是重要着力点。

  (2)文化景观、历史性城市景观等保护理念不断发展,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山水古迹风貌区是福州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日渐完善的背景下,该类型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仍需实践探索。

  (3)西湖周边各项近期建设项目相继开展,急需保护规划统筹,以明确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思路。

  (1)通过法定规划的编制完成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为后续工作确立框架、提供依据。

  (1)福州西湖是中国西湖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西湖中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地位较高的典型代表;

  (2)福州西湖见证福州城市的千年变迁,是福州城历史格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福州西湖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造园典范,是中国山水美学文化传统的载体;

  1、基于“西湖”文化的特殊性,规划创新性的将“文化景观”理论应用于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遗产价值特色研究及保护与展示体系构建中。

  (1)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1992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提出的文化景观定义,分别从历史、格局、文化、功能四个方面,解读了福州西湖“山、城、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福州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历史特色:福州西湖是中国西湖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西湖中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地位较高的典型代表;见证福州城市的千年变迁,是福州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局特色:福州西湖是福州“城湖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池三山、三山环绕”格局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造园理念,是古典园林的典范。

  文化特色:福州西湖是中国山水美学文化传统的载体;是福州城市后花园,人文荟萃之地、社会教化之所。

  (2)基于“文化景观”遗产的独特性,在保护内容上,除物质文化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外,增加了景观视域要素的保护,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梳理总结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要素。

  宏观层面:福州“山-城-湖”的历史景观格局、西湖“三山环绕”的景观格局;

  (3)通过福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析,从保护福州西湖文化景观真实性、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扩大了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增加了核心保护范围,将左海公园、大梦山纳入核心保护范围,增加了环境协调区,并构建了多层次的景观视域保护廊道。并从人工要素、自然要素、景观视域三个方面,创新性的提出“旧西湖八景”的保护方法,完整、真实的保护并展现福州西湖“古典园林”景观特色。

  2、直面保护范围内的现实难题与历史遗留问题,分别以实现近远期目标为导向建立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用地腾退、建筑分类整治制度,并形成项目库纳入法定保护规划中,以保障规划的切实“可用性”和保护目标的实现。

  (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分布了较多与西湖历史文化内涵不符的省市级行政单位,以及部分别墅小区,短期内进行全面拆除腾退存在现实难度。规划通过对西湖疏浚治理历程的详细梳理,使当下西湖历史风貌区内各利益相关方充分认识并理解西湖的保护与治理对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意义,从而达成保护的基本共识。

  (2)规划以近远期实现的目标为导向,根据用地功能、建筑风貌对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影响程度,提出远期腾退核心保护范围内所有与西湖文化内涵无关的用地功能及建筑,建控地带范围内破坏西湖文化景观完整性的用地功能和建筑,以恢复西湖“背靠繁华、兼得野趣”的最终历史图景。近期腾退对西湖文化景观影响较大的娱乐设施,对保留用地内的建筑进行分类整治、修缮必一运动,恢复西湖公园内历史文化景观,以展现西湖古典园林景观特色。通过以最终目标为导向,分阶段实施的方式,缓解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审批通过和规划执行的现实难度,使西湖保护的最终理想目标有法可依。

  (3)为进一步增加规划的“实用性”,促使近远期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分别细化拆解近远期目标,形成了近远期项目库,并将项目库纳入规划文本中,形成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规划文件,保障项目的落地性。

  3、引入城市设计的空间管控手法,对影响西湖文化景观的城市界面与街巷进行导则化分类控制与整治引导,提升保护规划的切实“可用性”。

  (1)福州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山-城-湖”共生的特殊“文化景观”,规划通过引入城市设计空间管控与引导的手法,搭建形成了以“保护规划为纲领,城市设计进行空间协调,详细设计确定实施路径”的保护管控传导机制,对与西湖密切相关的城市界面与街巷进行了管控与引导。

  (2)本规划将法定的保护规划要求通过城市设计落实到空间中,并进行统筹协调,同时通过详细设计对保护规划中的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过去保护规划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保障了保护规划的落地实施,也满足了风貌区的活化利用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3)规划综合福州市已公布实施的“《福建省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色彩规划》、《福州市建筑风貌导则》、《福州市建筑景观管理办法(试行)》、《福州市老街巷保护与整治导则》” 等内容,结合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价值与特色,从街巷空间、建筑招牌、建筑色彩三个方面,细化形成管理导则,纳入保护规划的法定保护体系。

  4、三片联动、区域统筹的整体保护控制、整体发展规划新思路;整体保护并展示与西湖相关联区域的“山-城-湖”景观格局特色,恢复西湖“背靠繁华、兼得野趣”的历史文化景观氛围。

  (1)在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周边,与本规划同步编制的有:屏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规划尝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区域统筹,将屏山、冶山两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半野轩与西湖片区联动、区域统筹,提出整体保护控制、整体发展的规划思路,展现福州历史上“山(屏山)-城(冶山)-湖(西湖)”的景观格局特色。

  (2)通过对西湖重要观景视廊内建筑高度进行梯度控制,与福州山体保护规划相协调,保护西湖看大腹山、金牛山、五凤山的观山视廊,展现“山-湖”一体文化景观;与屏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协调,对西湖看屏山镇海楼历史景观视廊内的建筑高度提出梯度控制要求,展现“城-湖”一体文化景观。

  (3)通过详细设计的方法,建立西湖-屏山-冶山的景观绿廊,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步行景观廊道,并将目前尚无保护身份的半野轩纳入景观廊道体系,不仅增加了遗产保护的内涵,提高了过去保护规划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保障了保护规划的落地实施,也满足了风貌区的活化利用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本规划已通过福州市十五届政府2020年第20次常务会议,成为指导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实施的上位法定依据,有力、有效指导了近年来的实施:

  1、本规划提出的扩大保护范围、增加环境协调区的区划调整已纳入正在修编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该规划已通过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进一步加强了西湖文化景观完整性的保护。

  2、目前,福州市西湖管理处已启动了西湖公园内娱乐设施的用地腾退与设施拆除工作,并根据规划确定了西湖作为“古典园林”的景观风貌定位,为后续保护与整治工程奠定了基础。

  3、根据本规划,在市十五届政府 2020年第2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启动了西湖保护范围内的用地功能调查及腾退可行性研究工作,使福州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工作开始向远期目标迈进。

  4、结合本规划开展了下一层次的街巷景观风貌提升设计、文物修缮、旧西湖八景恢复研究等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指导保护与整治工程实施,包括:芳沁路、北梦山路、湖滨路、北大路、湖头街等7条街巷景观风貌提升设计及整治工程实施;澄澜曙莺、水晶初月2处旧西湖八景恢复及湖心春雨景观提升研究;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福州西湖林则徐禁烟亭加固修缮工程1处。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