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体育官网在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牢记使命 建设高质量发展学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09 15:37:44

  近年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主动围绕“国之大者”,积极开拓进取,奋力创新创造,在加强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一批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先进典型学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栏目,专题介绍全国学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于1956年,是党和政府联系城市规划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现有个人会员1万余名,下设分支机构26个,加入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等国际组织。曾获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全国优秀抗疫学会、全国优秀扶贫学会等多项荣誉,多次入选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与改革工程支持学会,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学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依章办会相统一,是首批成立功能型党委的全国学会之一。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聚力型”学会党组织为目标,明确功能定位、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组织覆盖、创新工作模式。动员全国规划师,特别是党员规划师的力量,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规划学科专长,为山西吕梁、青海湟中、四川遂宁、贵州遵义、内蒙古包头、贵州仁怀等多个欠发达地区提供科技支援,助力地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时开展应急科普、科技倡议、规划抗疫等工作,取得积极社会效益。坚持党建信息化管理与党建宣传教育两手抓,建设“党史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网页和专栏,开通全国规划领域首个“学习强国”公众号,为全国规划师搭建线上党建阵地。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工作局面。

  确立“人才立会”的发展思路,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干事创业舞台,不断吸纳多学科、多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持续开展两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推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会员与学会的纽带关系,在各项活动中优先保障会员权利。设立城市规划科技奖,为拔尖人才和创新成果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建设规划科技工作者服务之家,拓展联系服务渠道,建设网上UPSC,推动数字赋能,为规划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建设规划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倡导科学方法,建设科学文化,提升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创新争先的精神感召力。

  构建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为龙头的全学科领域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不断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既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又主动聚焦前沿目标,适当提高小型前沿高水平专题交流活动的比重,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主动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线上交流相互补充,增强学术交流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术活动产出质量,丰富学术成果产出形式,出版印制本和在线阅读平台相结合,以适应广大青年规划师的阅读习惯变化。

  坚持正确办刊导向,号召广大规划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人才更新推动期刊能力建设,引进吸收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进入期刊编委和审稿人队伍,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专业化运营水平。主办期刊《城市规划》入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T1级、学科领域期刊Q1区。

  强化规划基础研究,以理论探索推动学科和行业发展。完成“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中国城乡规划学学科史》《城乡规划学名词》《规划学科技术路线图》并正式出版。积极参与城乡规划学的教学、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持续参与城乡规划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工作,连续多年举办城乡规划学教育专题研讨会、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夯实规划学科基础,进一步优化规划学风。

  面向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规划科普活动,满足公众持续升级的科普需求。吸纳专兼职科普工作者以及国际科普作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城乡规划学名词》等作品,完善科普知识底座。依托学会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和多个新媒体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普”升级,实现科普理念、科普内容、科普传播和科普运营等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系统化,持续提升科普传播质量与效果,鼓励和引导会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吸引更多优秀科普创作者与学会建立长效合作必一体育官网在线。应对新冠疫情,建设在线科普辟谣和科普应急专栏,将专家的权威性、科学性、专业性与科普的社会性、群众性、长期性相结合,加强公众与科学家、专家的互动与对话交流,促进公众对疫情防疫等的理解。

  打造规划智库,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资源,为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区等多个国家战略搭建国际化决策咨询平台。不断拓宽参政议政渠道,通过研究专报、政策解读、公开声明、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家参与咨政工作,每年呈送有关部委政策建议30余份。

  组织专家参与《城乡规划法(修订)》《土地管理法(修订)》《乡村振兴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的起草和咨询工作。承担中国科协、住建部、自资部、中国工程院等多个重点咨询课题。组织专家为乌鲁木齐、南昌、西宁、包头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评估、国家整体科技能力评估、上海和武汉“双创基地”评估等重大评估项目。根据地方规划需求,组织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先进理念,为澳门特区、杭州、南京、苏州、三沙等多个城市和地区提供规划科技服务。

  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世界银行和多个规划组织保持长期合作,参与起草《新城市议程》《国际规划准则》等重要国际文件。与多单位联合编制《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中国城市状况报告》双年刊),为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科威特等国科技组织深入展开国际交流合作,推荐规划设计机构参与科威特五岛和丝绸城规划咨询、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国际招标、首都堡的开发区规划设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联合组建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与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以及澳门城市规划学会、澳门大学等密切联系,联合举办国际化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探索推动会员互认。

  及时修订完善学会章程、会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会人事、财务、外事、宣传、档案、信息公开等各项制度,及时开展自检、自查、自纠,为学会建设“能负责、可问责”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科技社团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长工作会议、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全国城市规划学会工作会议、秘书长例会等议事规则。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确保理事长依章履职到位,秘书长、副秘书长专职化。实行分支机构绩效评估机制、理事参会考勤机制等,从源头治理“理事不理事”“名片委员”等问题。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