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的探索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20 20:10:41

  2021年7月1日,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指南》建立了涵盖国土空间“五级三类”各个尺度和系统的城市设计体系,既涵盖了区域尺度、市域/县域尺度、中心城区尺度以及乡村地区,也包含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贯彻了城市设计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城市设计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设计编制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在《指南》编制过程中,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结合北京城市设计工作经验建言献策,助力《指南》出台,并同步开展《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等的制定工作,为北京城市设计体系建立和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北京致力于发挥城市设计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中的作用。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部的城市设计工作要求,紧扣《指南》中的各项要求,建立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更好地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和保护提升,使北京拥有富有文化魅力的历史建筑、令人赏心悦目的现代建筑、舒适整洁的街道、清新怡人的绿色开放空间和美观清澈的河流,建设成为令人愉悦的美丽城市。

  落实《指南》中“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的要求,2020年12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建立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管理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将城市设计工作分为管控类、实施类和概念类三类分别管理,统筹发挥好城市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引领作用。

  包括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乡镇域城市设计、街区城市设计四个编制层次,各层次的城市设计编制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对接,根据法定规划的编制要求,确定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并最终纳入相应层级法定规划成果。

  重点区域、重大工程、跨区域统筹的建设项目及相邻地块,应组织编制地块城市设计;重要单体建筑项目,应由实施主体先期开展项目用地及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对近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及环境,按照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或规划许可的要求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为实现空间环境要素的统筹,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应编制专项城市设计。

  2021年,即将发布的《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是落实《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重要文件,从管控和实施两个方面明确城市设计的各类对象、控制要素构成及管控方式,搭建适合北京特色的城市设计管控和导引体系。

  落实《指南》中“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角”要求,北京坚持区域协同。加强对大尺度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协同构建自然与人文并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北宋文学家范镇在《幽州赋》中如此形容:“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在整体格局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北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在区域北部交汇,形成天然屏障;东南部冲积平原孕育生命,发展农业生产生活。北京居于其中,枕山面海,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市内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水系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汇入渤海湾。

  北京城市建设历史悠久,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梁思成先生称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依托自然山水形胜、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是构建市域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

  面向全市域,尊重和保护山水基底,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景观和国际创意文化景观,构建“绿水青山、两轴十片多点”的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体现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强调对老城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与协调呼应,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和谐共存,划定彰显首都特色的六大风貌分区,加强城市风貌的分类引导。重点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色彩管控,突出城市风貌特色。

  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加强单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把握建筑的基调与多样性,努力把传承、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能够体现北京历史文脉、承载民族精神、符合首都风情、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建筑。

  加强公共空间规划布局和设计引导,通过衔接大型设施、建设城市绿道、优化滨水空间、打开封闭街区、打通步行道、“拆墙建绿”等多种手段增强公共空间的有效连通,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便捷可达、多层级、成网络的公共空间体系。全面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艺术特性,突出地域特色,丰富首都文化元素,为城市面貌增姿添彩。建立健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

  2018年至2020年,北京同步制定了14个区(含亦庄新城)的分区规划(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得到批复。伴随分区规划的编制,各区同期开展了分区城市设计专题工作,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的要求。在格局与分区、视觉要素系统、文化传承、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五大方面,深化落实相关要求:确定各区的整体景观格局,划定城乡风貌分区;深化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色彩管控要求;传承历史文化脉络,构建分区文化传承体系;塑造建筑风貌特色,推进建筑节能低碳发展;明确开放空间与设施品质提升措施。在此基础上,初步划定“六类三级”重点地区。

  正在开展的乡镇域城市设计根据乡镇区位条件进行差异化引导,充分挖掘其资源禀赋特点,促进村镇建设与生态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围绕《指南》中对“一般片区”和“重点控制区”的差异性要求,北京在街区控规编制过程中不断探索城市设计与控规之间的融合方法,注重重点地区的精细化管控,强调存量更新街区、新建街区、生态街区等的差异化管控,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面向街区进行系统性和通则式管控。塑造区域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格局,强化特色风貌管控,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魅力。积极探索城市空间、微气候环境与市民生活生产的关系,构建蓝绿空间网络,切实提升城市舒适性。增强街道空间品质,激活轨道站点周边空间,注重地下空间体系构建,建设健康多元、多维立体、独具魅力的城市空间。

  面向重点地区开展精细化管控和治理。在街区划定重点地区,落实不同类型重点地区的差异化指标和技术要求。从街区形态、文化与风貌、公共空间与景观、街道空间、地下空间5个方面提出了18项管控要素,进一步深化细化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管控。

  面向存量更新街区、新建街区和生态街区等不同建设类型的街区,开展差异化的精准管控。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一个全部为已建成区的区域,其城市设计是存量更新街区开展街区城市设计的代表性案例

  在城市设计中,以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描绘“千年古都菁华,东方人居画卷”的城市意象为目标,强化了“两轴、一城、一环”为城市空间结构,着重加强城市设计与老城保护工作的高度融合,建立与风貌分区相匹配的建筑高度分区管控体系,结合棋盘路网、胡同、历史水系、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加强高品质公共空间塑造,重点发挥内环路(由平安大街、东单北大街一线、两广路、西单北大街一线组成的环形道路空间)的公共文化属性与枢纽作用,形成串联老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历史节点和城市地标,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新城建设的典范,其城市设计是新建街区开展街区城市设计的代表性案例

  在城市设计中,以“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建设文化传承的人文城市,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为目标,面向建筑空间、滨水空间、街道空间、绿色空间和地下空间开展精细化设计导则研究,从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强化各类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和管控、各类功能设施的混合设置,聚焦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建筑、道路、绿化、河道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建立了涵盖地上和地下、城市规划和建设实施的全方位空间管控体系;针对老城区、行政办公区等特定地区发展需求和空间特色,进一步强化关键性要素的设计和管控要求。

  该类街区以非建设用地为主,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地区。在城市设计中,在保障整体生态格局的前提下,强化水、田、林、草及建设用地的城市设计引导要求。重点引导水、田、林、草的自然环境设计,包括滨水空间及岸线设计、景观风貌管控、景观节点设计、色彩设计、游览路线设计等。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在既有建设用地管控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将人的活动融入绿色空间,鼓励各类设施与绿地相结合,增强地区活力。

  落实《指南》中“在专项规划中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思维”的要求,北京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为实现空间环境要素的统筹、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持续开展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近些年,市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城市管理、交通、园林绿化、文化旅游、水务等部门,分类别、分行业、分圈层、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北京市住宅外立面色彩设计导则》等工作,对城市重点要素、重点区域的设计、建设及管理提供专门性导引,指导了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实践工作。未来,北京还将持续落实《指南》要求,不断完善专项城市设计工作,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实施类城市设计导引体系。

  《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助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复兴门至建国门段)公共空间整体城市设计及重要节点整体营造方案征集工作开幕啦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